拼音fú zhāng
注音ㄈㄨˊ ㄓㄤ
⒈ ?古代表示官階身份的服飾。
⒉ ?泛指服飾,衣冠。
⒈ ?古代表示官階身份的服飾。
引《左傳·宣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
杜預 注:“尊卑別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觀其貴賤,亦有服章。”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政和 間,議者謂朝廷製為服章,所以異高卑、別上下,則服之與章,其制相須。”
⒉ ?泛指服飾,衣冠。
引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出家》:“變俗則服章不得與世典同禮,遯世則宜高尚其跡。”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時也適遇生之父在京師,與同列者易服章,竊往觀焉。”
⒈ ?古代君臣服裝上,表示官階身分的紋飾。根據古書上記載,虞舜時代,參酌更早于虞的典章制度,用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米、黼、黻等十二種花紋作為紋飾,用在君臣的服裝上。后來歷代都仿行,故稱為「服章」。
引《左傳·宣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
晉·杜預·注:「尊卑別也。」
1.適嗜欲于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于世,被服章,舉不欲觀于俗,外不勞形,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