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ěng yù
注音ㄈㄥˇ ㄩˋ
繁體諷諭
⒈ ?亦作“諷喻”。
⒉ ?用委婉的言語進行勸說。
⒈ ?亦作“諷喻”。用委婉的言語進行勸說。
引漢 班固 《兩都賦》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
《三國志·吳志·闞澤傳》:“澤 欲諷喻以明治亂,因對 賈誼 《過秦論》最善, 權 覽讀焉。”
明 劉基 《送張山長序》:“余觀詩人之有作也,大抵主于諷諭。蓋欲使聞者有所感動而以興其懿德,非徒為誦美也。”
沙汀 《困獸記》十二:“‘正像腌過的菜樣!’他忽然記起 牛祚 的諷喻,于是深長的嘆息了。”
⒈ ?諷諫告諭。
引《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