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í qìng
注音ㄕˊ ㄑ一ㄥˋ
⒈ ?一種石制的打擊樂器。
⒉ ?一種石制的耕具。
⒈ ?一種石制的打擊樂器。
引《禮記·樂記》“石聲磬” 唐 孔穎達 疏:“石聲磬者,石磬也。”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依月排之,每面石磬及編鐘各一架。”
唐 盧綸 《慈恩寺石磬歌》:“靈山石磬生海西,海濤平處與山齊。”
《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六年》:“處士 蕭承訓 校定石磬,今之在縣者是也。”
⒉ ?一種石制的耕具。
引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農業尚未十分發達,此外還有一重要的證據,便是當時的耕具還是石器(如《器物圖錄》中之三石磬即是犁頭)。”
1.彩繪龍紋陶盆是陶寺文化的標志**物,鼉鼓與石磬既是樂器,也是禮器,這些文物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堯天舜日的禮樂文明。
2.楚先民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荊州出土的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和整套石磬編鐘,無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