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 chuán
注音一ˋ ㄔㄨㄢˊ
繁體驛傳
⒈ ?傳舍;驛站。為我國歷代封建政府供官員往來和遞送公文用的交通機構,又為封建制度下對平民的一種徭役。清末舉辦郵局后始廢除。
⒈ ?傳舍;驛站。為我國歷代封建政府供官員往來和遞送公文用的交通機構,又為封建制度下對平民的一種徭役。 清 末舉辦郵局后始廢除。
引明 張居正 《請蠲積逋以安民生疏》:“邇年以來,仰荷圣慈,軫念元元,加意周卹,查驛傳,減徭編,省冗員,懲貪墨。”
《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二年》:“蒙古 始置倉廩,立驛傳,命 河北 漢 民以戶計出賦調, 耶律楚材 主之。”
⒈ ?古代官方為傳遞文書或接待官員往來而設的交通機構。最遲源于春秋、戰國時代,至清末改辦郵局后廢除。
1.唐朝最強盛時期全國有1600多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傳的人有兩萬多,不僅有陸驛還有水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