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ěi xué
注音ㄨㄟˇ ㄒㄩㄝˊ
繁體偽學
⒈ ?欺人之學;假學問。宋慶元時,韓侂胄與趙汝愚爭權,因朱熹等人傾向趙汝愚,韓得勢后,謂貪黷放肆乃人之真情,而廉潔好修者都是偽人,遂稱道學為偽學,丞相趙汝愚以下五十九人全部罷斥,禁用贊同朱熹道學觀點的士人。
⒈ ?欺人之學;假學問。 宋 慶元 時, 韓侂冑 與 趙汝愚 爭權,因 朱熹 等人傾向 趙汝愚,韓 得勢后,謂貪黷放肆乃人之真情,而廉潔好修者都是偽人,遂稱道學為偽學,丞相 趙汝愚 以下五十九人全部罷斥,禁用贊同 朱熹 道學觀點的士人。參閱 宋 李心傳 《道命錄》卷七下、 宋 樵川樵叟 《慶元黨禁》。
引宋 葉適 《故運副龍圖侍郎孟公墓志銘》:“方籍田時,以偽學斥士具盡,獨不及 良甫,然遂自乞外補。”
1.最可怕的事莫過于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學者。
2., 同學們各謀出路,他拒絕到北平的敵偽學校就讀,決定和一名同學奔赴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