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ù tū
注音ㄔㄨˋ ㄊㄨ
繁體觸突
⒈ ?冒犯。
⒉ ?突擊;抵突;沖撞。
⒈ ?冒犯。
引晉 袁宏 《后漢紀·桓帝紀下》:“殘酷之吏不顧無辜之害,欲使圣朝必加罰於臣宗,是以不敢觸突天威,而自竄山林。”
元 柯丹丘 《荊釵記·責婢》:“小梅香,待回言,恐觸突了使長。”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媽媽也幾遍教女兒打發 李甲 出院,見女兒不統口,又幾遍將言語觸突 李公子,要激怒他起身。”
⒉ ?突擊;抵突;沖撞。
引《后漢書·西羌傳》:“其兵長在山谷,短於平地,不能持久,而果於觸突,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哮闞之獸,張牙奮鬣,志在觸突,猛氣不慴。”
宋 趙叔向 《肯綮錄·俚俗字義》:“觸突人曰揨觸。”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七:“凡栽樹訖,皆不用手捉,及六畜觸突。”
⒈ ?干犯、冒犯。
引《三國志·卷九·魏書·曹洪傳》:「乃得免官削爵士」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觸突國網,罪迫三千,不在赦宥,當就辜誅,棄諸市朝。」
《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卻說蒯遇時在禮科衙門直言敢諫,因奏疏里面觸突了大學士劉吉,被吉尋他罪過,下于詔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