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 shù
注音ㄐ一 ㄕㄨˋ
繁體羈束
⒈ ?亦作“羇束”。
⒉ ?猶拘束。
⒊ ?羈旅困頓。
⒈ ?亦作“羇束”。
⒉ ?猶拘束。
引《文選·張協<雜詩>之八》:“述職投邊城,羈束戎旅間。”
呂延濟 注:“羈束,猶拘束也。”
唐 白居易 《早春游曲江》詩:“散職無羈束,羸驂少送迎。”
宋 司馬光 《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詩:“他時綰金印,羇束愈愁寂。”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送韓聞西之吳門》詞:“平生疎放,幾曾甘受羈束。”
⒊ ?羈旅困頓。
引唐 杜甫 《客堂》詩:“客堂敘節改,具物對羈束。”
仇兆鰲 注:“羈束,旅困也。”
⒈ ?束縛。
引《文選·張協·雜詩一〇首之八》:「述職投邊城,羈束戎旅間。」
⒉ ?約束。
例如:「我們應該讓他放手一搏,不要給他太多羈束。」
1.在性質上,行政許可并不只是人們一般所理解的單一性,或“特權”、或“賦權”、或“解禁”、或“確認”,而是具有核準、羈束和授益的多重。
2.然而在緬甸,*裁者不僅成功地固守了權力,而且保留了在可預見的未來對國家的羈束。
3.唯獨在這些孤獨和沉思默想的時刻,我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和我的天性相符的我,我才既無憂煩又無羈束。
4., 在性質上,行政許可并不只是人們一般所理解的單一性,或“特權”、或“賦權”、或“解禁”、或“確認”,而是具有核準、羈束和授益的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