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án shì
注音ㄒ一ㄢˊ ㄕˋ
繁體賢士
⒈ ?有才能的人。
例賢士之處世。——《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英able and virtuous person;
⒈ ?志行高潔、才能杰出的人。
引《國語·齊語》:“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周游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
晉 盧諶 《贈崔溫》詩:“遠念賢士風,遂存往古務。”
唐 韓愈 《爭臣論》:“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你招納了天下的賢士,為的是什么?”
⒈ ?德行高尚的人。也作「賢彥」。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學生出門久了,故鄉有如此賢士,竟坐不知,可為慚愧。」
1.我一旦得到賢士和能人,就讓他們緊隨我,不讓遠去。
2., “天下無人不自卑。無論圣人賢士,富豪王者,或貧農寒士,販夫走卒,在孩提時代的潛意識里,都是充滿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須戰勝自卑感。
3.我一旦得到賢士和能人,就讓他們緊隨我,不讓遠去。成吉思汗
4.從小到大常往來的人中,如果有了賢士哲人,也往往輕慢,缺少禮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