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án yīng
注音ㄊ一ㄢˊ 一ㄥ
⒈ ?充塞于胸中。
例舊事填膺。——清·袁枚《祭妹文》
英be filled in the chest;
⒈ ?充塞于胸膛。
引漢 王充 《論衡·程材》:“孔子 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張釋之 曰:‘ 秦 任刀筆小吏,陵遲至於 二世,天下土崩。’ 張湯、趙禹,漢 之惠吏, 太史公 序累置於酷部,而致土崩。孰與通於神明、令人填膺也!”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宋 劉過 《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詞:“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
清 方苞 《弟椒涂》:“弟赴火兮如弦驚,叫天觸地兮悲填膺。”
1.眼前的,是一群義憤填膺的半羊人,這些矮小的半獸人,以嘴碎和狡猾聞名,此時,它們面頰飽含淚水,神情憤慨,像是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2., 義憤填膺本身就已使他們感到愉快,罵人對于一切窮鬼來說是一種滿足,它提供了一種小小的權力陶醉。尼采
3., 全世界的人們都對北約的暴行感到義憤填膺。
4., 有的怒形于色、義憤填膺;有的扼腕長嘆;有的凄然含淚;有的一臉不平之色卻在強忍怒火。
5., 每當一個張靜出來的時候,我們都表現得義憤填膺,恨不得把張靜們給按到歷史道德恥辱架上用釘子給楔住。
6., 我國人民對日本*子滅絕人性的大屠殺義憤填膺,決心為死難人民報仇雪恨。
7., 入侵的敵人**擄掠,無所不為,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各界人士不無義憤填膺,予以嚴斥。
8., 童畫氣沖斗牛,童畫義憤填膺,童畫甚至做好了跟李振那樣的人,聯手的準備,可是,出來一看卻傻眼了。
9., 聽了鄉親們的控訴,戰士們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為鄉親們報仇。
10., 這時,爺爺和游人都圍上來了。大家義憤填膺,七嘴八舌地說:“沒收他的鳥槍!”“拉他到管理處去”“不講文明,人人要管!”那青年人立刻耷拉著腦袋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