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 chéng
注音ㄅㄨˋ ㄔㄥˊ
繁體不懲
⒈ ?不制止。不戒懼;不警戒。
⒈ ?不制止。
引《詩·小雅·節南山》:“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毛 傳:“女不懲止女之邪心而反怨憎其正。”
⒉ ?不戒懼;不警戒。
引《楚辭·九歌·國殤》:“帶長劍兮挾 秦 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朱熹 集注:“懲,創艾也。雖死而心不悔也。”
《韓非子·難二》:“夫賞無功則民偷幸而望於上,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為非,此亂之本也。”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蓋譏 汲黯 之白首於主爵,而不懲 張湯 牛車之禍也。”
1.我們不得不適應這一現實:歷史乃是萬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動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它既不懲惡又不報善。因為它不是根據正義而是根據力量。它總是把勝利分配給有權勢者,任其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一般說來,在世俗事務上它總是替為非作歹者撐腰。
2.只獎賞好的,而不懲罰壞的,就沒有規矩;只懲罰壞的,而不獎勵好的也臺造成混亂。
3.我們不得不適應這一現實:歷史乃是萬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動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它既不懲惡又不報善。因為它不是根據正義而是根據力量。它總是把勝利分配給有權勢者,任其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一般說來,在世俗事務上它總是替為非作歹者撐腰。茨威格
4.我們不得不適應這一現實:歷史乃是萬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動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它既不懲惡又不報善。因為它不是根據正義而是根據力量。它總是把勝利分配給有權勢者,任其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一般說來,在世俗事務上它總是替為非作歹者撐腰。茨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