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ǔ hǔ móu pí
注音ㄩˇ ㄏㄨˇ ㄇㄡˊ ㄆ一ˊ
成語解釋
與虎謀皮
繁體與虎謀皮
⒈ ?同老虎商量,要剝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謀求的對象有利害沖突,決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定辦不到。本作“與狐謀皮”
英doomed petition like asking a tiger for its hide;
⒈ ?本作“與狐謀皮”。喻所謀之事有害于對方的切身利益,終難達到目的。
引《太平御覽》卷二〇八引《符子》:“﹝ 周 人﹞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 周 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孫中山 《大亞洲主義》:“要請在 亞洲 的 歐洲 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們的權利,那就象與虎謀皮,一定是做不到的。”
續范亭 《學習漫談》:“現在想起來,實際上是做了三十年與虎謀皮的事,幾乎被虎吃了。”
⒈ ?比喻所謀者與他人利害相抵觸,事情必辦不成。參見「與狐謀皮」條。
例如:「他財大勢大,兼之陰險殘暴,要他讓步,無異于與虎謀皮。」
近與狐謀皮
1.這個故事原來叫"與狐謀皮",后來轉化成"與虎謀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那是絕對辦不到的。
2.這個故事原來叫"與狐謀皮",后來轉化成"與虎謀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那是絕對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