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uán héng
注音ㄒㄨㄢˊ ㄏㄥˊ
繁體懸衡
⒈ ?掛起秤。
⒉ ?即天平。
⒊ ?謂輕重相等,勢均力敵。
⒋ ?公布法度。
⒌ ?指對法度的嚴格執行。
⒍ ?比喻一統。
⒈ ?掛起秤。
引《淮南子·說林訓》:“循繩而斲則不過,懸衡而量則不差。”
⒉ ?即天平。參見“天平”。
引唐 劉禹錫 《相和歌辭·賈客詞》:“心計析秋毫,捶鉤侔懸衡。”
⒊ ?謂輕重相等,勢均力敵。
引五代 齊己 《酬西蜀廣濟大師兄見寄》詩:“楚 外已甘推絶唱, 蜀 中誰敢共懸衡。”
⒋ ?公布法度。
引《漢書·鄒陽傳》:“臣聞 秦 倚 曲臺 之宮,懸衡天下,畫地而不犯。”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言其懸法度於其上也。”
⒌ ?指對法度的嚴格執行。
引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階制》:“端慎嚴恪,夙夜在公,按度懸衡,守而不失。”
⒍ ?比喻一統。
引清 姚鼐 《詠古》:“秦皇 服 胡 越,六合歸懸衡。”
⒈ ?掛起秤錘。
引《淮南子·說林》:「循繩而斲則不過,懸衡而量則不差。」
⒉ ?昭示法度。
引《漢書·卷五一·鄒陽傳》:「臣聞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
⒊ ?比喻輕重相當,勢均力敵。
引唐·齊己〈酬西蜀廣濟大師見寄〉詩:「楚外已甘推絕唱,蜀中誰敢共懸衡。」
1.懸衡而知平,沒規而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