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íng jǐ
注音ㄒ一ㄥˊ ㄐ一ˇ
⒈ ?謂立身行事。
⒈ ?謂立身行事。
引《論語·公冶長》:“子 謂 子產(chǎn)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清 鈕琇 《觚賸續(xù)編·簡公雪冤》:“士人行己,貴乎立品,即小可以見大,即窮可以徵達(dá)。”
1.“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昨天,廣州珠島賓館回蕩著孩子們朗朗的誦讀聲。
2.近代以來,梁啟超著有《說悔》,張文穆著有《行己有恥與悔過自新》,魯迅著有《狂人日記》,巴金著有《隨想錄》《生之懺悔》,無不倡揚懺悔之觀念。
3.儒家君子“行己有恥”,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尊嚴(yán),不會去做貶損自我尊嚴(yán)的事情而讓自己感到恥辱。
4.行己須先誠實,只如書帖言語之類,不情繆敬,盡須削去,如未嘗瞻仰而言瞻仰,未嘗懷渴而言懷渴,須盡去之,以立其誠。
5.“事不避難,義不逃責(zé),素位而行,隨適而安,固吾人立身行己之大要也。
6.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