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ǔ zhàn
注音ㄅㄨˇ ㄓㄢˋ
繁體補綻
⒈ ?亦作“補定”。亦作“補?”。
⒉ ?縫補。亦指補丁。
⒊ ?修補;彌補。
⒈ ?亦作“補定”。
⒉ ?縫補。亦指補丁。
引唐 杜甫 《北征》詩:“牀前兩小女,補綻纔過膝。”
仇兆鰲 注:“《禮·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韻》:“補綻衣裳愧妻女,支持酒肉賴交親。”
徐特立 《我的生活》:“祖母穿的圍裙,補綻又加補綻,連原來的底布都很難辨認。”
⒊ ?修補;彌補。
引宋 司馬光 《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公至補綻茹漏,聚用增備,撫民以仁,馭軍以嚴。”
⒈ ?修補縫隙。
引《后漢書·卷五二·崔骃傳》:「期于補綻決壞,枝柱邪傾,隨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寧之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