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ì xū
注音ㄙˋ ㄒㄨ
繁體四虛
⒈ ?空曠無涯。
⒉ ?指四方或四方天空。
⒊ ?指近體律詩中,頷聯和頸聯不用具體景物,而用抽象詞匯的情況。
⒋ ?中醫學名詞。指心虛、肺虛、肝虛、腎虛。
⒈ ?空曠無涯。
引《莊子·天運》:“儻然立於四虛之道。”
郭象 注:“四虛,弘敞無偏之謂。”
成玄英 疏:“儻然,無心貌。立於四方空大之道。”
清 梅曾亮 《贈余小坡之任雅州序》:“余其翛然於四虛之途,而去人日遠也夫!”
⒉ ?指四方或四方天空。
引《列子·天瑞》:“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
唐 陳鴻 《長恨歌傳》:“帝求四虛上下,東極天海。”
⒊ ?指近體律詩中,頷聯和頸聯不用具體景物,而用抽象詞匯的情況。
引宋 范晞文 《對床夜語》卷二:“《四虛序》云: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從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難也。否則偏於枯瘠,流於輕俗,而不足採矣。姑舉其所選一二云:‘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又:‘猿聲知后夜,花發見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風煙、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虛之者一字耳,此所以次於四實也。”
宋 范晞文 《對床夜語》卷二:“周伯弜 選 唐 人家法,以四實為第一格,四虛次之。”
⒋ ?中醫學名詞。指心虛、肺虛、肝虛、腎虛。
⒈ ?四方、天地。
引《莊子·天運》:「儻然立于四虛之道。」
唐·陳鴻《長恨傳》:「旁求四虛上下,東極天海,跨蓬壺。」
1.盤古身化山川萬物,致四海洪涌澎湃、激蕩不息,地仙界難以平靜,鴻鈞取混沌中二十四虛空彌沫,成二十四顆定海珠,五色毫光朦重,鎮懾四海,平息地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