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注音一ㄢˊ ㄓㄜˇ ㄨˊ ㄗㄨㄟˋ,ㄨㄣˊ ㄓㄜˇ ㄗㄨˊ ㄐ一ㄝˋ
成語解釋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⒈ ?盡管意見不完全正確,提出批評的人并沒有罪,被批評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錯誤,也大可以拿聽到話來警惕自己。
例聞‘五子洛汭之歌’,則知夏政荒矣。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英Blame not the speaker but be warned by his words;
⒈ ?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引語出《詩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然《諷諭》一卷,使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亦風人之遺意也。”
毛澤東 《論聯合政府》五:“﹝我們﹞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 中國 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⒈ ?語本指提意見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缺點也可以引為警戒。
引《詩經·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