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ǎn xū
注音ㄍㄢˇ ㄒㄨ
繁體趕墟
⒈ ?亦作“趕圩”。
⒉ ?猶趕集。
⒈ ?亦作“趕圩”。猶趕集。
引清 唐訓方 《里語徵實》卷中:“趕墟,亦曰趁墟。”
王西彥 《在漫長的道路上》二十:“平時,那里十天一次墟期,趕墟的人也不多。”
艾蕪 《紡車復活的時候》:“好容易挨過了兩天,才到了趕墟的時候, 玉荷 一早便跟 小鴉、翠芝 她們,到鬧子上去。”
司馬文森 《風雨桐江》第二章:“這 白龍圩 是個山區圩集, 下下木 人開的,因為開的有特色,遠至 刺州 大城的山貨客商也來趕圩。”
⒈ ?偏遠地方商賈、民眾,在一定期間,趕往一定地點作交易買賣。
1.不管是古是今,墟市的規模都是空前絕后的,趕墟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可謂車水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