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n lán
注音ㄢ ㄌㄢˊ
繁體安瀾
⒈ ?水波平靜。比喻太平。謂使河流安穩不泛濫。
⒈ ?水波平靜。比喻太平。
引《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天下安瀾,比屋可封。”
李善 注:“瀾,水波也,安瀾,以喻太平。”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帥閫賓賢》:“用之將帥,必能扶弱鼎于安瀾;委以一方,定可起疲民于袵席。”
清 梁清標 《送張伯珩同年按蜀》詩:“按部諸侯爭負弩,洗兵 三峽 見安瀾。”
福州評話《老漁翁殲敵記》:“紅旗飄飄河山壯麗,漁鄉繁盛海國安瀾。”
⒉ ?謂使河流安穩不泛濫。
引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將來恐不能不出於河自河,漕自漕,河專主安瀾,漕專主海運而后定。”
《清史稿·河渠志一》:“前筑土壩,保固隄根,頻歲安瀾,已著成效。”
⒈ ?水波平靜。比喻天下太平。
引《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天下安瀾,比屋可封。」
⒉ ?清朝河工主管人員在秋汛后,奏報黃河未決口,稱為「安瀾」。
引《清史稿·卷一二六· 河渠志一》:「前筑土壩,保固隄根,頻歲安瀾,已著成效。」
1., 熱情淳樸的安瀾人民歡迎您來此觀光旅游、投資興業、詩意棲居。
2.8月1日政府宣布洪峰安全通過三峽大壩,并將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安瀾歸功于大壩的防洪功能。
3.那天晚上,當我拎著兩棵白菜愁云慘淡地往回走的時候,在一家公用電話亭的門口,遇見了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