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ǎng lián
注音一ㄤˇ ㄌ一ㄢˊ
繁體養廉
⒈ ?培養并保持廉潔的美德。
⒉ ?見“養廉銀”。
⒈ ?培養并保持廉潔的美德。
引唐 司空圖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均能勸勇,儉足養廉。”
《宋史·職官志十二》:“諸路職官,各有職田,所以養廉也。”
《金史·忠義傳二·從坦》:“若實給俸粟之半,少足養廉,則可責其効力。”
⒉ ?見“養廉銀”。
⒈ ?培養廉潔的心。
引《宋史·卷一七二·職官志十二》:「諸路職官各有職田,所以養廉也。」
《金史·卷八一·伯德特離補傳》:「俸祿已足養廉,衣食之外,何用蓄積。」
1.因此,省長以“三不”原則規范政府自身行為,促進“儉以養廉”,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命題,對于建設高效、廉潔、服務型官場政治生態大有裨益。
2.他不抽煙,只把玩著五冬六夏從不離身的一把湘妃竹扇,沉吟良久才道:“火耗歸公發養廉銀,損了官員收項,士民一體當差納糧,又損富益貧。
3.當初是因待遇太低、又要“養廉”,必須讓他們安心工作,現在卻變成造繭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