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ié xuè
注音ㄉ一ㄝˊ ㄒㄩㄝˋ
⒈ ?同‘喋血 ’。
⒈ ?歃血。會(huì)盟時(shí)以牲血涂于口旁,表示誠信。啑,通“歃”。
引《史記·呂太后本紀(jì)》:“始與 高帝 啑血盟,諸君不在邪?”
⒉ ?喋血。踐血而行。謂殺人流血遍地。啑,通“喋”。
引《史記·孝文本紀(jì)》:“今已誅諸 呂,新啑血京師。”
按《漢書·文帝紀(jì)》作“喋血”。 顏師古 注:“喋……本字當(dāng)作蹀。蹀謂履涉之耳。”
唐 張祜 《雁門太守行》:“駝囊瀉酒酒一杯,前頭啑血心不回。”
⒈ ?踏血而行。喻殺人眾多,血流滿地。也作「喋血」、「蹀血」。
引《史記·卷一〇·孝文本紀(jì)》:「今已誅諸呂,新啑血京師,以此迎大王為名,實(shí)不可信。」
⒉ ?古代結(jié)盟時(shí),以牲血涂于口,用以表示昭信。
引《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jì)》:「始與高帝啑血盟,諸君不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