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 zhù
注音ㄐ一ㄚ ㄓㄨˋ
繁體夾紵
⒈ ?亦作“夾紓”。
⒉ ?塑像的一種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貼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復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故又稱“脫空像”。這種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質地很輕,因此又稱“行像”。
⒈ ?亦作“夾紓”。塑像的一種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貼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復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故又稱“脫空像”。這種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質地很輕,因此又稱“行像”。
引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明寺》:“暉 遂造人中夾紵像一軀,相好端嚴,希世所有。”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其中大像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數十人并坐,夾紵以漆之。”
《太平廣記》卷二一三引 五代 范資 《玉堂閑話·厲歸真》:“曾游 洪州 信果觀,見三官殿內功德塑像,是 玄宗 時夾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