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í lái bào fó jiǎo
注音ㄐ一ˊ ㄌㄞˊ ㄅㄠˋ ㄈㄛˊ ㄐ一ㄠˇ
成語解釋
急來抱佛腳
⒈ ?謂平時不為善,到臨難時才求救于佛。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一:“諺云'急來抱佛腳',蓋言平時不為善,而臨難求救于佛也。孟郊詩云:'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可知此語自唐時已有之。”后用以比喻平時不準備,到事臨頭時才急著想辦法。
⒈ ?謂平時不為善,到臨難時才求救于佛。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一:“諺云‘急來抱佛腳’,蓋言平時不為善,而臨難求救於佛也。是古一句。’客亦曰:‘“急則抱佛腳”是俗諺。’全語上去投下去腳,豈不的對也。”
引孟郊 詩云:‘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可知此語自 唐 時已有之。”
后用以比喻平時不準備,到事臨頭時才急著想辦法。 《水滸傳》第十七回:“哥哥正是‘急來抱佛腳,閑時不燒香’。”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二:“說要在我們這里四個人之中臨時指定一人去講演,所以在這里急來抱佛腳啊!”
亦作“急則抱佛腳”。 宋 劉攽 《貢父詩話》:“王丞相 嗜諧謔,一日論沙門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對曰:‘急則抱佛腳。’ 王 曰:‘“投老欲依僧”
⒈ ?(諺語)?比喻平時不準備,事到臨頭才匆忙應付。也作「急時抱佛腳」、「急則抱佛腳」。
引《水滸傳·第一七回》:「哥哥正是急來抱佛腳,閑時不燒香。我卻要你銀子時,便是兄弟勒掯你。」
《官場現形記·第六回》:「只有三年大閱,是他們的一重關煞,那一種急來抱佛腳情形,比起那些秀才們三年歲考還要急。」
1.他急來抱佛腳,讓槍法跟崔小七并駕齊驅的沈月月臨時指導一下他使用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