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ū xián
注音ㄒㄨ ㄒ一ㄢˊ
繁體虛銜
⒈ ?空職銜。相對于實職而言。
⒉ ?空名稱。
⒈ ?空職銜。相對于實職而言。
引明 唐順之 《周襄敏公傳》:“將士有實職有虛銜。有正副參游,實職大而虛銜反小,有管哨管隊,實職小而虛銜反大。”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二:“謂王師但進 廣東 為聲援,則 廣西 一面, 宏烈 可獨當之,但當假以虛銜,并頒給各土司印,以便號召。”
《文明小史》第二八回:“當時就有幾位大老,提起開捐的話,朝廷有主意不肯叫人捐實官,只允了虛銜封典貢監(jiān)翎枝幾項。”
沈從文 《顧問官》:“只有少數(shù)在部里的紅人,名義上收入同大家相差不多,因為可以得到一些例外津貼,又可以在各個稅卡上掛個虛銜,每月支領(lǐng)干薪。”
⒉ ?空名稱。
引魯迅 《而已集·通信》:“心里卻想:戰(zhàn)士和革命者的虛銜,大約不久就要革掉了罷。”
⒈ ?空有頭銜而無實權(quán)。
例如:「他經(jīng)常頂著榮譽顧問的虛銜,四處招搖撞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