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uō sù
注音ㄊㄨㄛ ㄙㄨˋ
繁體脫粟
⒈ ?粗糧,只脫去谷皮的粗米。
例布袍脫粟。——清·張廷玉《明史》
英unshelled rice;
⒈ ?糙米;只去皮殼、不加精制的米。
引《晏子春秋·雜下二六》:“晏子 相 景公,食脫粟之食。”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食一肉脫粟之飯。”
司馬貞 索隱:“脫粟,纔脫穀而已,言不精鑿也。”
唐 陸龜蒙 《杞菊賦》序:“我衣敗綈,我飯脫粟。”
《明史·海瑞傳》:“布袍脫粟,令老僕藝蔬自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清僧》:“餉以脫粟則食,酒肉則拒。”
⒈ ?僅去除皮殼而未精碾的粗米。即糙米。
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子相齊,衣十升之布,食脫粟之食。」
1.聽聞俺里蒙克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此人倒算堅韌不拔,心中頗有些韜略,倒也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