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uán zhēn
注音ㄒㄨㄢˊ ㄓㄣ
⒈ ?道家稱妙道、精氣等。語本《老子》:“此兩者(常有、常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又:“道之為物……其精甚真。”
⒉ ?淳樸;天然。
⒊ ?玉的別名。
⒋ ?即玄真子。
⒈ ?道家稱妙道、精氣等。
引語本《老子》:“此兩者(常有、常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又:“道之為物……其精甚真。”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彼玄真之所寶兮,樂寂寞之無知。”
《黃庭內(nèi)景經(jīng)·五行》:“能存玄真萬事畢。”
⒉ ?淳樸;天然。
引漢 蔡邕 《盤銘》:“華蓋就用,以享嘉賔;內(nèi)納其實,外若玄真。”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yǎng)悅愉,淑穆玄真。”
晉 江統(tǒng) 《函谷關(guān)賦》:“覩浮偽於末俗,思玄真乎大庭。”
⒊ ?玉的別名。
引晉 葛洪 《抱樸子·仙藥》:“﹝《玉經(jīng)》﹞又曰:‘服玄真者,其命不極。’玄真者,玉之別名也。服之令人身飛輕舉。”
⒋ ?即 玄真子。詳“玄真子”。
引清 錢謙益 《鄒孟陽六十序》:“子將買舟湖上,弋風(fēng)釣月,與 玄真、天隨 為侶。”
清 曹寅 《漁灣》詩:“玄真 倘來游,留此待晨晞。”
⒈ ?事物的本真。
引晉·江統(tǒng)〈函谷關(guān)賦〉:「睹浮偽于末俗,思玄真乎大庭。」
⒉ ?道教稱玉為「玄真」。
引《抱樸子·內(nèi)篇·仙藥》:「玄真者,玉之別名也。令人身飛輕舉。」
1.手握爺爺?shù)拿夭卣鎮(zhèn)?愈戰(zhàn)愈勇,愈勇愈強,在我玄真道法面前,神馬神官、巫女、陰陽師全是浮云,煌煌中華文化完爆小日本山寨版!
2.無極宗本是江湖上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門派,創(chuàng)派祖師玄真道人年輕之時好云游天下,遍訪名山大川,流連于叢山峻嶺之間卻是逍遙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