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見“疲敝”。
⒈ ?人力、物力受到消耗而困乏不足。也作「疲敝」、「罷敝」、「罷弊」。
引《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使不得休息,乘其疲弊,可一舉而滅之也。」《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兵起連年,百姓疲弊,倉廩無積,不可復興大軍。」
1.東晉政權初建之時,兵荒馬亂,生民涂炭,國力空虛疲弊,權臣王敦等作威作福,東晉政權隨時面臨著覆滅的危險。
2.1932年,有感于國弱民窮,教育疲弊,春節后,當時旅穗的桂籍有識之士在“教育救國”思想影響下,提議籌辦廣州私立培桂中學,校址定在廣西會館。
3., 東晉政權初建之時,兵荒馬亂,生民涂炭,國力空虛疲弊,權臣王敦等作威作福,東晉政權隨時面臨著覆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