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ēn bǐ
注音ㄓㄣ ㄅ一ˇ
繁體真筆
⒈ ?真跡。
⒉ ?指原作。
⒈ ?真跡。 宋 米芾 《畫史》:“今人得佛,則命為 吳,未見真者。
引唐 人以 吳 集大成,面為格式,故多似,尤難鑒定,余白首止見四軸真筆也。”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四:“且 杜工部 時,已非 嶧山 真筆,況於今乎?”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董思翁論書示子帖》:“文敏 笑曰:‘君為人所紿矣。憐君之誠,今可同往為汝書。’賈大喜,始得真筆,歸以夸人。”
⒉ ?指原作。
引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李青蓮詩》:“青蓮 胸懷浩落,不屑屑於恩怨,何至誹謗如此!恐亦非其真筆也。”
⒈ ?書畫或詩文等確實出自署名作者的手筆,而非偽托、假造。
引宋·劉迎〈題十眉圖〉詩:「寶箱拂塵金?膝,周昉丹青見真筆。」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李青蓮詩》:「青蓮胸懷浩落,不屑屑于恩怨,何至誹謗如此!恐亦非其真筆也。」
反偽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