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馬
![拒馬](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idian235635.png)
詞語解釋
拒馬[ jù mǎ ]
⒈ ?一種可以移動的障礙物,古時用以防騎兵,故名。
引證解釋
⒈ ?一種可以移動的障礙物,古時用以防騎兵,故名。 唐 代有“拒馬槍”, 明 代有“拒馬木”,現代拒馬用圓木或鋼材交叉連接成架,四周張設有刺鐵絲,有菱形、矩形和三角形,用以堵塞道路,阻止敵方人馬、車輛的行動。
引《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彥貞 之兵施利刃於拒馬,維以鐵索;又刻木為獸,號‘捷馬牌’;以皮囊布鐵蒺藜于地。”
《宋史·吳璘傳》:“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鉤相連,俟其傷則更代之。”
劉忠 《上黨大捷》:“主要地段敷設有地雷,交通要道設置有拒馬。”
國語辭典
拒馬[ jù mǎ ]
⒈ ?一種可以搬動的障礙物。古時以木架置以長槍,鋒刃朝外,用以防御騎兵攻擊,故稱為「拒馬」。今則以木條或鋼材縱橫交叉成架,再釘上刺鐵絲,置于要地或示威、暴動場所,以阻攔行人或車輛通過。
分字解釋
※ "拒馬"的意思解釋、拒馬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立陶宛弓箭兵身穿輕甲,裝備大盾,能夠在陣前設置拒馬尖樁,令敵軍騎兵望而生畏。
2.波蘭弓箭兵身穿輕甲,裝備大盾,能夠在陣前設置拒馬尖樁,令敵軍騎兵望而生畏。
3.為防御騎兵突襲,他們通常在陣前設置拒馬尖樁,令敵軍望而生畏。
4.立陶宛弓箭兵身穿輕甲,裝備大盾,能夠在陣前設置拒馬尖樁,令敵軍騎兵望而生畏。
5.長弓兵裝備強勁破甲長弓,作戰時于陣前設置拒馬尖樁以防敵軍騎兵突襲。
6.陳水扁在臺北地院警備車戒護下,清晨3時50分移送抵北所,北所不僅大批警察進駐并架起拒馬,就連媒體也早已守候在現場。
7.十渡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拒馬河,它蜿蜒迂回、穿山而過,宛如一條玉帶,與山峰映襯,相得益彰,是北方少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景區內山清水秀、環境幽美。
8., 十渡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拒馬河,它蜿蜒迂回、穿山而過,宛如一條玉帶,與山峰映襯,相得益彰,是北方少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景區內山清水秀、環境幽美。
9.為防御騎兵突襲,他們在陣前設置拒馬尖樁,令敵軍望而生畏。
10.夜幕降臨,超前鋒張輔五千兵馬安營扎寨,布置好警戒稍騎,安放好木柵欄拒馬樁,帶著幾名親衛巡視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