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xié
注音ㄅ一ˋ ㄒ一ㄝˊ
繁體詖邪
⒈ ?偏邪不正。
⒈ ?偏邪不正。
引清 王夫之 《尚書引義·說命中二》:“其所挾之知見,則已陷于詖邪而賊道。”
嚴復 《救亡決論》:“詞章不妨放達,故雖極蜃樓海市,惝怳迷離,皆足移情遣意。一及事功,則淫遁詖邪,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矣。”
高尚縉 《<萬國演義>序》:“夫鄉曲之徒,不學無術,浸灌於詖邪之議,發生其佚蕩之心,其貽害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