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注音ㄊ一ㄥˇ ㄦˊ ㄗㄡˇ ㄒ一ㄢˇ
成語解釋
挺而走險
繁體挺而走險
⒈ ?謂被迫走冒險的道路。挺,本作“鋌”。
⒈ ?謂被迫走冒險的道路。挺,本作“鋌”。
引《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唐 蕭穎士 《贈韋司業書》:“挺而走險,何公之門,不可曳長裾乎?”
清 顧炎武 《中憲大夫寇公墓志銘》:“當此眾怒如水火之時,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險,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老百姓們是因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險。”
亦省作“挺險”。 清 黃景仁 《三月十六日》詩:“嗟我何為亦挺險?脫有不測無此身。”
1.法律明令禁止販賣*品,對于那些挺而走險,運輸*品的人就是玩火自焚,必定引火燒身受到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