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 hào
注音ㄐ一ㄚ ㄏㄠˋ
繁體枷號
⒈ ?舊時將犯人上枷標明罪狀示眾。
⒈ ?舊時將犯人上枷標明罪狀示眾。
引明 黃瑜 《雙槐歲鈔·石主事捄師》:“李祭酒 時勉 忤權璫 王振,枷號於監前。”
《清史稿·仁宗紀》:“刑部疏,審明 王樹勛 即僧 明心,矇混捐保職官。得旨:枷號兩個月,遣戍 黑龍江。”
郭希仁 《從戎紀略》:“云山 因 茍 軍之搶掠 乾州,深惡之,到 乾 時拿獲五標一營后哨兵士八名,及哨官 胡玉林 一名,枷號轅首。”
⒈ ?帶枷示眾。
引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著重責四十板,枷號三個月。」
《金瓶梅·第一七回》:「圣旨下來,拿送南牢問罪。門下親族用事人等,都問擬枷號充軍。」
1.一個陸地上的人,若是周身這股穿戴露出這副尊容,而且還得意洋洋地招搖過市,恐怕很難不被當宮的召去傳訊,甚至會被課以罰金或判處監禁,也許會枷號示眾。
2.一個陸地上的人,若是周身這股穿戴露出這副尊容,而且還得意洋洋地招搖過市,恐怕很難不被當宮的召去傳訊,甚至會被課以罰金或判處監禁,也許會枷號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