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án cái
注音ㄑㄨㄢˊ ㄘㄞˊ
繁體輇才
⒈ ?亦作“輇材”。
⒉ ?小才;淺薄之才。
⒈ ?亦作“輇材”。小才;淺薄之才。
引《莊子·外物》:“已而后世輇才諷説之徒,皆驚而相告也。”
陸德明 釋文:“李 云:輇,量人也。本或作軨。軨,小也。”
陳鼓應(yīng) 今注:“楊樹達(dá) 説:‘《説文》十四篇上車部云:“輇,蕃車下庳輪也。”
段 注云:“因以為凡庳之稱。”
輇字義可通。’按‘庳輪’即小輪,故‘輇才’即小才。” 清 錢謙益 《<梅村先生詩集>序》:“輇才小生,不自量度。”
章炳麟 《程師》:“誰令 平(廖平 )以經(jīng)術(shù)大師屈身為輇材下,縱復(fù)受賞,猶之辱也。”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此豈輇才小慧之徒之所能至哉?”
⒈ ?識淺才小。
引《莊子·外物》:「后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
⒉ ?衡量人才。也作「?才」。
例如:「他以品德為輇才的標(biāo)準(zhǔn)。」
1.魯迅則指出這些人不過是“不根本之圖”的“輇才小慧之徒”,與之針鋒相對,在青年時(shí)代就提出了“立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