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án méng
注音ㄏㄢˊ ㄇㄥˊ
⒈ ?《左傳·哀公十二年》:“公會吳于橐皋,吳子使大宰嚭請尋盟。公不欲,使子貢對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結(jié)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為茍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乃不尋盟。”后以“寒盟”指背棄或忘卻盟約。
⒈ ?,若可尋也,亦可寒也。’乃不尋盟。”后以“寒盟”指背棄或忘卻盟約。
引《左傳·哀公十二年》:“公會 吳 于 橐皋,吳子 使大宰 嚭 請尋盟。公不欲,使 子貢 對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結(jié)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為茍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尋盟”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不數(shù)年, 金國 寒盟,遂有中土,兩都皆覆。”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茲 金聲 愿還聘定, 韓生 愿還婚姻,庶不致寒盟于 程氏。”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釁始》:“十一年五月, 前光 復(fù)齎其外務(wù)卿 副島種臣 、大輔 寺島宗則 書來 天津 、求改約; 鴻章 諷以寒盟, 前光 慚而去。”
⒈ ?語本指違背盟約。
引《左傳·哀公十二年》:「吳子使大宰嚭請尋盟,公不欲,使子貢對曰:『……若可尋也,亦可寒也。』」
宋·范成大〈閶門初泛二十四韻〉:「鄰翁欣問訊,逋客愧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