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zhài
注音ㄅ一ˋ ㄓㄞˋ
繁體避債
⒈ ?猶躲債。
⒈ ?猶躲債。
引宋 司馬光 《道旁田家》詩:“靜夜偷舂避債家,比明門外已如麻。”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九回:“急得 采卿 走頭無路,家里坐不住,便常到 沉月卿 家避債。”
許地山 《空山靈雨·債》:“我想做人若不能還債,就得避債,決不能教債主把他揪住,使他受苦。”
⒈ ?躲避債務(wù)。也作「逃債」。
例如:「他為了避債而到處藏匿。」
近躲債
1.大馬一華裔縣議員舉家搬遷避債職位或被懸空。
2.記者李澤玲通訊員李敏華周薇薇為什么花2700萬買保險(xiǎn)?人壽保險(xiǎn)可避稅避債遺產(chǎn)稅傳聞引發(fā)投保熱日前,武漢一富豪花費(fèi)2700萬元購買人壽保險(x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