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ó luò
注音ㄓㄨㄛˊ ㄌㄨㄛˋ
繁體卓犖
⒈ ?卓越,突出。
例卓犖諸夏,兼其所有。——班固《兩都賦》
博聞強記,奇異卓犖。——《三國志·陳矯傳》
英outstanding;
⒉ ?也作“卓躒”
例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孔融《薦彌衡表》
⒈ ?超絕出眾。
引《后漢書·班固傳》:“卓犖乎方州,羨溢乎要荒。”
李賢 注:“卓犖,殊絶也。”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羣書。”
宋 王安石 《次韻歐陽永叔端溪石枕蘄竹簟》:“公材卓犖人所驚,久矣四海流聲名。”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卓犖英姿,海內都傳雅韻。”
康有為 《<人境廬詩草>序》:“茍有其人歟,其為政風流,與其詩文之跌宕多姿,必卓犖絶俗,而有其可傳者也。”
⒈ ?卓絕超群。也作「卓躒」。
引《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風流高會,江南又見奇蹤,卓犖英姿,海內都傳雅韻。」
1.而到了梁九那里差別肥瘦都變了,他和藹可親,平等待人,講究團結互助,卓犖為杰,禮賢下士,翼卵昫伏,不似“洼老鴰”。
2.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于書法,字態卓犖不群。
3.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三個兒子,史書上說他“卓犖不羈”,一天到晚不好好上班,時不時地還說些莫名其妙的話嘲弄領導。
4.博聞強記,奇逸卓犖,吾敬孔文舉(孔融,名人,大家都很熟悉)。
5.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于書法,字態卓犖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