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兩
詞語解釋
明兩[ míng liǎng ]
⒈ ?《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借指帝王或太子。
引證解釋
⒈ ?
引《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孔穎達(dá) 疏:“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今有上下二體,故云明兩作離也。”
本謂《離》卦離下離上,為兩明前后相續(xù)之象。后以“明兩”指太陽。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明兩萃時物,北林榮且豐。”
劉師培 《<駢文讀本>序》:“惟是音泮輊軒,象昭明兩,比物丑類之規(guī),切響浮聲之軫,后賢斯闓,古或未昭。”
⒉ ?借指帝王或太子。
引《文選·謝瞻<張子房>詩》:“明兩燭 河 陰,慶霄薄 汾 陽。”
李善 注:“明兩、慶霄,皆喻 宋高祖(劉裕 )。”
《文選·謝靈運(yùn)<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不謂息肩愿,一旦值明兩。”
呂延濟(jì) 注:“武帝 既明,而太子又明,故謂太子為明兩也。”
唐 李白 《商山四皓》詩:“一行佐明兩,欻起生羽翼。”
清 顧炎武 《乾陵》詩:“復(fù)子仍明兩,登遐獲令終。”
國語辭典
明兩[ míng liǎng ]
⒈ ?明兩原指易經(jīng)中的離卦。離卦論象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離卦有上下二體,故稱為「明兩」。為兩明前后相續(xù)之象。語出后指帝王賢能可明照四方。唐·李善·注:「鄭玄曰:『明兩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無不見也。』」
引《易經(jīng)·離卦·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文選·謝靈運(yùn)·擬鄴中集詩·王粲詩》:「不謂息肩愿,一旦值明兩。」
《文選·謝瞻·張子房詩》:「明兩燭河陰,慶宵薄汾陽。」
分字解釋
※ "明兩"的意思解釋、明兩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若你跑調(diào)依然快樂,說明可以隨意唱歌。若你沒我依然安眠,說明兩人無需明天。
2., 當(dāng)你心頭的疑惑對方不正面做出解答,言語閃爍在躲避時。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對方還不愿意扒開臉皮徹底的得罪你;二是事情的真相對你來說很殘酷。
相關(guān)詞語
- jué míng決明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liǎng shǒu兩手
- fēn míng分明
- kūn míng昆明
- bù míng不明
- zòu míng奏明
- guāng míng光明
- míng shuō明說
- míng tiān明天
- míng míng明明
- míng xīng明星
- míng xiǎn明顯
- cōng míng聰明
- liǎng cì兩次
- wén míng文明
- xiān míng鮮明
- liǎng jié gùn兩節(jié)棍
- míng liàng明亮
- míng huǎng huǎng明晃晃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兩兩
- míng què明確
- míng mù明目
- liǎng tóng xīn兩同心
- míng méi zhèng qǔ明媒正娶
- ěr cōng mù míng耳聰目明
- liú míng流明
- chá míng查明
- míng àn明暗
- bǎi liǎng百兩
- zhào míng照明
- míng bái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