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轆

詞語解釋
轆轆[ lù lù ]
⒈ ?象聲詞,形容車輪滾動等發(fā)出的聲音。
例牛車發(fā)出笨重的轆轆聲。
英rumble;
引證解釋
⒈ ?象聲詞。形容車行聲。
引唐 元稹 《田家詞》:“六十年來兵簇簇,月月食糧車轆轆。”
宋 陸游 《飯飽晝臥戲作短歌》:“水車轆轆鄰餽魚,社鼓鼕鼕眾分肉。”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霍筠》:“既而車聲轆轆,傳呼姑娘及 蘂姐 歸來矣。”
胡蘊 《記游》詩:“轆轆繁聲震地前, 丹陽 西去眾山連。”
⒉ ?象聲詞。形容饑餓時腸中虛鳴聲。
引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xù)黃粱》:“日隨乞兒托鉢,腹轆轆然常不得一飽。”
何垠 注:“轆轆,腸中虛鳴,如車輪之轉(zhuǎn)也。”
葉圣陶 《窮愁》:“俄而飢腸轆轆如熬煎,念阿母當亦飢矣。”
⒊ ?轉(zhuǎn)動貌。
引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六章:“是時心頭轆轆,不能為定行止?”
葉紫 《電網(wǎng)外》一:“王伯伯 斜著眼睛瞅著,口里咬著根旱煙管兒,心里在轆轆地打轉(zhuǎn)。”
克非 《春潮急》三五:“李克 見他小眼睛轆轆轉(zhuǎn)動,清楚他心頭又在挽著小圈圈,笑著不開腔,意欲聽他說出什么下文。”
⒋ ?井上汲水的工具。
引孫犁 《白洋淀紀事·村歌上篇》:“我們組里只有一把小轆轆,一個人澆,一個人就得閑著。”
國語辭典
轆轆[ lù lù ]
⒈ ?狀聲詞。形容車行聲。唐·元稹〈田家詞〉:「六十年來兵蔟蔟,月月食糧車轆轆。」唐·杜牧〈阿房宮賦〉:「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也作「碌碌」。
分字解釋
※ "轆轆"的意思解釋、轆轆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80年代有好幾百份報告,初步記錄了饑腸轆轆的素食者罹患癌癥的機率。
2.有的孩子不吃早飯,中午回到家已饑腸轆轆,長此以往就會有損健康。
3.這已經(jīng)足以有機會載入吉尼斯記錄,并喂飽出現(xiàn)的“饑腸轆轆”的圍觀群眾。
4.所以背著沉甸甸的袋子,身體疲憊不堪、肚子饑腸轆轆的我們在周一夜幕降臨不久后便出發(fā)前往公車站。
5.饑腸轆轆的羊羔朝著它們的母親叫喚,它們呼出的空氣化成霧蒙蒙的縷縷青煙。
6.看著一旁買茶點油條等家常菜的飯店,葉秋頓時感覺饑腸轆轆,隨便叫了幾個小菜,就打聽起棚戶區(qū)的風土人情了。
7.蕭龍的心臟開始劇烈地跳動了起來,這,蕭龍的思想看是激烈地做的斗爭,就好比一盤美味擺在饑腸轆轆的你面前,而美食的前面卻是有一大老虎在護著。
8.放學的時間到了,可是老師還不放我們走,讓饑腸轆轆的我們欲哭無淚。
9.今日大魚大肉,明日饑腸轆轆。
10.路越走越遠,天色也漸漸暗淡了下去,不知是誰的肚子先咕嚕嚕地叫出聲,眾人才意識到自己也早已饑腸轆轆、饑火燒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