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èng lù
注音ㄈㄥˋ ㄌㄨˋ
繁體俸祿
詞性名詞
⒈ ?舊稱薪給。
例事不肯多做,俸祿卻不少拿。
英official's salary;
⒈ ?官吏的薪給。
引《韓詩外傳》卷九:“田子 為相,三年歸休,得金百鎰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曰:‘所受俸祿也。’”
《三國志·吳志·朱桓傳》:“愛養(yǎng)吏士,贍護六親,俸祿產業(yè),皆與共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三·優(yōu)老》:“﹝ 康熙 ﹞二十一年 云南 平, 世纓 疏辭俸祿且乞骸骨,特賜白金三百兩,馳驛回籍。”
冰心 《兩個家庭》:“誰知回國以后,政府只給他一名差遣員的缺,受了一月二百塊錢無功的俸祿,他已經灰了一大半的心了。”
⒈ ?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財祿。
引《后漢書·卷六一·左雄傳》:「有志操者,加其俸祿。」
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
1.治理天下,順應自然規(guī)律,適合地理條件,任用賢德的人,設官分職,各司其事,分封諸侯,區(qū)分等級,按照爵位高低給以不同的俸祿。
2.十二、在廣五年,百廢俱興,以兼司俸祿贈學校,增摧鋒軍春衣錢,別給水軍出戍糧米。
3.似若陷入睡夢一般,迷離之間,鐵牛仿佛看到了自己拿到了內門弟子的俸祿榮歸故里,鄰居親戚紛紛點頭贊不絕口,爹娘更是喜不自禁不斷的夸著自己。
4.治理天下,順應自然規(guī)律,適合地理條件,任用賢德的人,設官分職,各司其事,分封諸侯,區(qū)分等級,按照爵位高低給以不同的俸祿。
5.可這個督察是個欺上壓下、作惡多端的貪官,陶公早有所聞,他對夫人說:“我能為五斗米俸祿對這樣的人折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