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è jì
注音ㄌ一ㄝˋ ㄐ一ˋ
繁體劣跡
詞性名詞
⒈ ?惡劣的行跡。
例劣跡昭彰。
英misdeed; notorious past (record) evil doing;
⒈ ?見“劣跡”。見“劣跡”。亦作“劣蹟”。亦作“劣跡”。惡劣的行跡。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察下情》:“后 王 將陛見,其僕預(yù)辭去。
引王 問何故。僕曰:‘汝數(shù)年無大咎,吾亦入京面圣,以為汝先容地。’始知為侍衛(wèi)某,上遣以偵 王 劣蹟也。”
郭孝成 《湖南光復(fù)記》:“此外如有他項劣跡犯罪被斥者,亦得有調(diào)消勛章及憑照之權(quán)。”
高云覽 《小城春秋》第十章:“他領(lǐng)頭揭發(fā)教育廳長的劣跡,教育界人士都響應(yīng)了他,結(jié)果教育廳長只好自己滾蛋了。”
⒈ ?惡劣的事跡。
例如:「由于劣跡被人揭發(fā),他只好自動請辭。」
1.我們也未能杜絕虛報貧困、考試作弊、內(nèi)部偷竊的劣跡,影響了荔園的誠信高度。
2.索倫部與卜奎近在咫尺,圖海所奏言之鑿鑿,落地有聲,于巴特?zé)崴啻笾侣酝?看來滿迪的劣跡昭著,群情激憤呵。
3.但是他好像對此并不珍惜也并不滿意,醉酒鬧事、酒后駕駛,被人海扁,甚至還對老一輩演員出口不遜……種種劣跡表明,他絕對是有點兒嗨。
4.此外,戴笠本是是打流人員出生,他還網(wǎng)絡(luò)了社會上一批小偷、扒手、打手、地痞、癟三之類的閑散人員,這些人雖然雞鳴狗盜,劣跡昭彰,但技之簪,可以利用。
5.人一般都寧可別人說他們有劣跡和罪惡,而不愿聽別人說他們有缺陷和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