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止
詞語解釋
舉止[ jǔ zhǐ ]
⒈ ?指姿態和風度。
例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后漢書·馮異傳》
注意你的舉止。
察其舉止。——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英bearing; manner; mien;
引證解釋
⒈ ?舉足。按,今本《左傳·桓公十三年》作“舉趾”。
引《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引《左傳·桓公十三年》:“莫囂必敗,舉止高,心不固矣。”
顏師古 注:“止,足也。”
⒉ ?行動;舉動。
引晉 陶潛 《閑情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
唐 孟郊 《酒德》詩:“醉見異舉止,醉聞異聲音。”
清 侯方域 《馬伶傳》:“三年日侍 崑山 相國於朝房,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乃得之。”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他便躲坐在屋角,靜默的領略我們太太舉止言笑的一切。”
國語辭典
舉止[ jǔ zhǐ ]
⒈ ?言語行動。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舉止外像,一些不差,就是神色里邊,有些微不像處。」
近行動
分字解釋
※ "舉止"的意思解釋、舉止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風姿嫵媚動人,體態裊娜可愛,談吐文雅不凡,容貌閉月羞花,聲音婉轉動聽,笑容燦若蓮花,舉止大方得體,見你一面至少想你三天。
2.那歌姬相貌只能算中上,但體態裊娜,舉止嫻雅,口齒也頗出色,縱是最細微曲折之處,也唱得抑揚頓挫,變化多端。
3.杭州人言舉止倉皇者曰獐麇馬鹿,蓋四物善駭,見人則跳躍自竄。
4.很明顯,他的言談舉止都很得體。
5., 這孩子語言流利,舉止大方,一看氣質就知道出身于書香門第。
6.永遠的挺拔筆直、目視前方,九中隊官兵在二支隊乃至總隊,都以警姿威武、舉止端正聞名。
7.他說:“杜沙夫人蠟像館為此類活動作出不近人情的說明令嚇到了我,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有責任確保游客在博物館內舉止得體,受人尊重。”。
8.當我們普通人在酒吧或是公交車上看到一個退伍老兵,他可能空洞地望著某處發呆或是舉止怪異,我們可能將之視為戰爭創傷的陳詞濫調,還會在心里想,你還是省省吧。
9.有的同學性格開朗外向,言行舉止不拘小節,說話做事不注意方式方法,可能損傷其他同學的自尊和利益。
10.在人前人后都做到彬彬有禮,是極為困難的事,但這也是件美麗至極的事。如果每一個人的舉止都能做到彬彬有禮,或許根本就不需要公共規范的存在。
相關詞語
- jǔ dòng舉動
- jǔ bàn舉辦
- jié zhǐ截止
- yī jǔ yī dòng一舉一動
- zhōng zhǐ終止
- xuǎn jǔ選舉
- zhǐ jìn止禁
- yí jǔ儀舉
- jǔ wú yí cè舉無遺策
- tíng zhǐ停止
- yì jǔ逸舉
- wéi zhǐ為止
- fáng zhǐ防止
- yí jǔ移舉
- jǔ bù shèng jǔ舉不勝舉
- yóu zhǐ游止
- jǔ xíng舉行
- yī jǔ一舉
- zhǐ fǎ止法
- yì jǔ義舉
- jǔ shì舉事
- jǔ mù舉目
- jǔ yī fèi bǎi舉一廢百
- bù zhǐ不止
- dòng zhǐ動止
- jǔ zhǔ舉主
- shè xiàng zhǐ tí射像止啼
- bèi jǔ備舉
- míng jǔ明舉
- jǔ fán舉凡
- jǔ zuò舉坐
- shè zhǐ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