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ǘ xiàng
注音ㄌㄩˊ ㄒ一ㄤˋ
繁體閭巷
⒈ ?小的街道,即里巷。泛指鄉里民間。
英alley; lane; alleyway;
⒈ ?里巷;鄉里。
引《戰國策·秦策一》:“賣僕售乎閭巷者,良僕妾也;出婦嫁鄉曲者,良婦也。”
唐 白居易 《挽歌詞》:“晨光照閭巷,轜車儼欲行。”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正像他自謙的,所記多為閭巷之事,餖飣之學。”
⒉ ?借指民間。
引《史記·韓信盧綰列傳》:“陛下擢僕起閭巷,南面稱孤,此僕之幸也。”
宋 曾鞏 《奏乞與潘興嗣子推恩狀》:“使斯人不卒窮於閭巷,足以明示天下。”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貴臣之訓》:“其生長富貴,不知閭巷之艱難若此。”
⒊ ?借指平民。
引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八:“今婦人之拜不跪,則異于古所謂俠拜, 江 浙 衣冠之家,尚通行之,閭巷則否。”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閭巷常與父往還者,各贈二縑。”
明 陸深 《愿豐堂漫書》:“其后 宋 宗室無論戚疎少長,昔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與閭巷通,生子則冒為己子,以利其請給。”
⒈ ?街巷。
引唐·王維〈桃源行〉:「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1.后投學儒門,數十年來,晨興夜寐,俯讀仰思,澄神離形,寢食俱廢,惟以經書六藝為主務,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實乃山林閭巷中一介卑賤之士。
2.其在閭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鑄幣,任俠并兼,借交報仇,篡逐幽隱,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騖者,其實皆為財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