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ú guī
注音ㄩˊ ㄍㄨㄟ
繁體于歸
⒈ ?出嫁。
⒈ ?出嫁。
引《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朱熹 集傳:“婦人謂嫁曰歸。”
馬瑞辰 通釋:“《爾雅》:‘于,曰也。’曰讀若聿,聿、于一聲之轉。‘之子于歸’,正與‘黃鳥于飛’、‘之子于征’為一類。于飛,聿飛也;于征,聿征也;于歸,亦聿歸也。又與《東山》詩‘我東曰歸’《采薇》詩‘曰歸曰歸’同義,曰亦聿也。于、曰、聿,皆詞也。”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一妾》:“在閨中雙雙聚首,怕于歸不能相守。”
清 李漁 《蜃中樓·雙訂》:“他日于歸,不知嫁著甚么男子,好生愁悶。”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記得你還有一位令姐,怕已經于歸了吧?”
⒈ ?語出指女子出嫁。
引《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幼學瓊林·卷二·婚姻類》:「女嫁曰于歸,男婚曰完娶。」
1., 當發生丑聞后,公眾質問的不僅僅是監督部門,爭論的焦點在于歸咎于食品公司。
2.前方將士在浴血奮戰,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廳仍在播放醉生夢死的之子于歸。
3.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4.比如,課前主動預習,上課專心聽講,勤于動腦,善于思考,認真作筆記,大膽提問,積極回答問題,課后主動復習,善于歸納和,碰到問題要先動腦思考,然后使用工具書,要不恥下問。
5.前方將士在浴血奮戰,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廳仍在播放醉生夢死的之子于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