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ù jī
注音ㄒㄨˋ ㄐ一
繁體畜積
⒈ ?積聚,指儲(chǔ)備糧食。
例畜積足而人樂其所。——漢·賈誼《論積貯疏》
故其畜積足恃。
英accumulate; store;
⒈ ?積聚;積儲(chǔ)。
引《荀子·天論》:“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是又 禹 桀 之所同也。”
《漢書·王崇傳》:“及遷徙去處,所載不過囊衣,不畜積餘財(cái)。”
顏師古 注:“畜,讀曰蓄。”
宋 王安石 《擬寒山拾得》詩之三:“不知今是夢(mèng),道我能畜積。”
⒉ ?指積儲(chǔ)的財(cái)物。
引《戰(zhàn)國策·秦策一》:“沃野千里,畜積饒多。”
《漢書·刑法志》:“吏安其官,民樂其業(yè),畜積歲增,戶口寖息。”
顏師古 注:“畜,讀曰蓄。”
《后漢書·魯恭傳》:“數(shù)年以來,秋稼不熟,人食不足,倉庫空虛,國無畜積。”
⒊ ?蘊(yùn)結(jié);蘊(yùn)蓄。
引《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泄,是以陽緩而陰急。”
《漢書·李陵傳》:“遷 盛言:陵 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fēng)。”
明 楊慎 《虞雍公功烈》:“嗚呼,非胸中素所畜積忠誠足以動(dòng)天地、感人心而作士氣,未易成此偉業(y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