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ǐ guǎn
注音ㄕˇ ㄍㄨㄢˇ
繁體史館
⒈ ?舊時主持編纂國史的機構。
例余在史館,聞翰林天臺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英historiographers’ institute;
⒈ ?官修史書的官署名。 北齊 時設立, 唐太宗 時始由宰相兼領,以后沿為定制。
引唐 韓愈 《獨孤府君墓志銘》:“二年,兼職史館。”
《宋史·神宗紀三》:“﹝ 元豐 四年﹞詔 曾鞏 充史館修撰,專典史事。”
清 魏源 《<圣武記>敘》:“京師,掌故海也,得借觀史館秘閣官書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傳説。”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不但文字質樸難識,有上古淳厚之風,而且立言也很得體,可以宣付史館的。”
⒈ ?負責編修史書的機構。
引《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史館,修撰四人,掌修國史。」
《金瓶梅·第四九回》:「不想被曹禾論劾,將學生敝同年一十四人之在史館著,一時皆黜授外職。」
1.3月26日,記者到陸軍第14集團軍某團采訪,參觀團史館時,一件件承載著往日榮光的展品,一面面訴說著烽煙與壯烈的榮譽錦旗,讓人肅然起敬。
2.3月26日,記者到陸軍第14集團軍某團采訪,參觀團史館時,一件件承載著往日榮光的展品,一面面訴說著烽煙與壯烈的榮譽錦旗,讓人肅然起敬。
3.他們甚至在史館中吵鬧對罵,斯文掃地。
4.在金山角公園里,隔著一片**田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史館,這座60000平方英尺的大廳既是博物館,也是研究和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