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ú xián
注音ㄑ一ㄡˊ ㄒ一ㄢˊ
繁體求賢
⒈ ?尋求賢能的人。
⒈ ?尋求賢能的人。
引《詩·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
漢 劉向 《說苑·君道》:“故明君在上,慎於擇士,務於求賢。”
唐太宗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詩:“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
《宋史·忠義傳一·李若水》:“正宜置驛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
⒈ ?訪求賢能的人。
引《文選·陸機·辯亡論下》:「其求賢如不及,恤民如稚子。」
《宋史·卷四四六·忠義傳一·李若水傳》:「正宜置驛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
1.多少學生會回想起課堂上的歡聲笑語和求賢若渴的思緒?
2.郭嘉,吾等皆為忘年之交,汝豈能以長幼來論尊卑,韋大人,包羅萬象,求賢如渴,乃不世之才!
3.見愛人被病痛折磨,他實在難以忍受,便遵從文種的意見,貼出王榜,廣求賢才,求醫愛妃。
4.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步步為營寶刀不老的黃忠,才高八斗驚絕艷艷的曹植,治世能臣亂世梟雄的曹操,寬以待人求賢如渴的劉備,義冠云天萬夫莫敵的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