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uàn shì
注音ㄉㄨㄢˋ ㄕˋ
繁體斷事
⒈ ?決斷事情。
⒈ ?決斷事情。
引《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權謀傾覆之人斷事其外,若是,則權輕名辱,社稷必危,是傷國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英雄》:“力能過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斷事,可以為先登,未足以為將帥。”
《南史·齊竟陵文宣王子良傳》:“王融 雖為身計,實安社稷,恨其不能斷事,以至於此。”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倪幼蓉》:“士人懦葸,不能斷事,一切皆女代為之。”
⒈ ?決斷事情。
引《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權謀傾覆之人斷事其外。」
《南史·卷四四·齊武帝諸子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王融雖為身計,實安社稷,恨其不能斷事,以至于此。」
⒉ ?專為別人解決事情的人。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這個斷事,姓林名大全,是個福建人,雖然太學出身,卻是吏才敏捷,見事精明。」
1.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斷事是書生的怪僻。
2.永遠不要為已發生的和未發生的事憂慮。已經發生既成事實憂慮也于事無補,未發生的憑主觀臆測,無法推斷事情的走向,徒增煩惱而已。
3.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弗蘭西斯·培根
4.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斷事是書生的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