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ǐn lǐ
注音ㄐ一ㄣˇ ㄌ一ˇ
繁體錦里
⒈ ?即錦官城。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州奪郡文學(xué)為州學(xué),郡更于夷里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xué),有女墻,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后即以錦里為成都之代稱。
⒈ ?即 錦官城。參見“錦官城”。
引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州奪郡文學(xué)為州學(xué),郡更於 夷里橋 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xué),有女墻,其道西城,故 錦宮 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 錦里 也。”
后即以 錦里 為 成都 之代稱。 唐 李商隱 《籌筆驛》詩:“他年 錦里 經(jīng)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明 何景明 《送楊太常歸省》詩之二:“錦里 趨庭日,聲華冠 蜀 都。”
1.走向世界的錦里、寬窄巷子,名揚(yáng)九州的東區(qū)音樂公園,以不同的姿態(tài)勾勒著屬于成都的文化圖景。
2.結(jié)束午餐,我們沿街慢行。路途中印象最深的,是錦里的巴蜀風(fēng)情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