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ǎng dú
注音ㄌㄤˇ ㄉㄨˊ
繁體朗讀
詞性動詞
⒈ ?清清楚楚的高聲讀誦。使詩文語氣連貫而見情意。
例朗讀者。
英read aloud;
⒈ ?猶朗誦。
引唐 李商隱 《與陶進士書》:“出其書,乃復有置之而不暇讀者,又有默而視之不暇朗讀者,又有始朗讀而中有失字壞句不見本義者。”
元 貢奎 《雪晴》詩:“閉門謝塵鞅,展卷自朗讀。”
袁鷹 《悲歡·民心》:“有的高聲朗讀,有的低聲吟誦。”
⒈ ?高聲的誦讀詩文。也作「朗誦」。
例如:「這篇文學作品,由他來朗讀,聽來格外生動。」
反默讀
1.朗讀時一定要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這樣才能把作品的內容形象生動地通過語言表現出來。
2.教室里傳來了娓娓動聽的朗讀聲。
3.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我很感謝你們。
4.我們用娓娓動聽的聲音朗讀課文。
5.那操場上的小草,在春風的吹拂和細雨的滋補下,仰起幼稚的小腦袋,笑盈盈地打著招呼:“春阿姨好,春雨春風姐姐好!”朗朗讀書聲從教室里傳出,伴隨著綿綿細雨,讓人們的心情感到格外地舒服。
6.我知道,在你們的家里有我的住所,在你們的內心里有我親如兄弟的特權。在我們中間常常一個人給其余的人講說我們的詩人的名字。有時候他還會打開一本書,給我們朗讀詩篇。那些晚上是多么美好呀!
7.小麗朗讀課文,發音標準,吐字清晰,真好聽。
8.朗讀課上,有的學生朗讀得很流利,還頗有些“抑揚頓挫”的意味,有的則磕磕巴巴。
9.語文王老師一會兒繪聲繪色的朗讀文章中心句,一會兒認真的講解課文中的難點,一會兒又提出問題要大家回答,加深同學們學習課文的印象。
10.大聲朗讀會讓你感覺怪怪的,但是當你練習一段時間后,體驗到了詩的抑揚頓挫的節奏、韻腳和語音,那種感受真是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