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 yǐ
注音ㄇ一ˊ 一ˇ
⒈ ?見“靡迤”。
⒈ ?亦作“靡迆”。 綿長貌;連續不絕貌。
引漢 張衡 《西京賦》:“高陵平原,據 渭 踞 涇,澶漫靡迤,作鎮于近。”
南朝 梁 劉孝標 《東陽金華山棲志》:“靡迤坡陀,下屬深渚。”
宋 蘇轍 《洛陽李氏園池詩記》:“岡巒靡迆,四顧可挹。”
⒉ ?曲折行進貌。
引《文選·謝靈運<田南樹園激流植援>詩》:“靡迤趨下田,迢遞瞰高峰。”
張銑 注:“靡迤,細走貌。”
唐 陳子昂 《入峭峽安居溪伐木》詩:“靡迤隨波水,潺湲泝淺流。”
⒊ ?喻指作風松弛、拖沓。
引宋 蘇轍 《君術》:“夫是以至寬,而天下無頽惰靡迆之風;至險,而君臣無猜防逼迫之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