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āng yǒng
注音ㄒ一ㄤ ㄩㄥˇ
繁體鄉勇
⒈ ?鄉兵,地方武裝。
⒈ ?鄉兵,地方武裝。
引《三國演義》第一回:“飛(張飛 )曰:‘吾頗有資財,當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是時各路官軍臨陣,輒令鄉勇居前,緑營兵次之, 滿 兵 吉林 索倫 又次之。”
徐特立 《國際和國內的政治形勢》:“所謂鄉勇,就是地方武裝,為保衛自己家鄉而戰、保衛桑梓而戰。”
⒈ ?保護地方的武裝部隊。清時曾國藩所練的湘軍、李鴻章所練的淮軍,起初皆屬鄉勇。
1.新寧地主豪紳聞訊,驚恐萬狀,在籍拔貢劉長佑、廩生劉坤一徒步赴寶慶府乞援、薺招募鄉勇、督辦囝練、曛條阻蛾。
2.全臺軍民“激于義憤,萬眾一心”,奮起抵抗,唐景崧、丘逢甲、劉永福等組織義軍與侵臺日軍展開戰斗,許南英等士紳也組織家丁鄉勇阻擊日軍。